起草领导讲话稿要处理好四种关系
起草领导讲话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,涉及领导意图、地方实际、外在环境、语言风格等诸多因素。只有科学分析、恰当处理各方面的关系,才能准确把握起草讲话稿的内在规律,撰写出高质量的文稿。
一、处理好领导与受众的关系
讲话稿的优劣,应以讲话的领导是否认可、受众是否满意为判别标准。领导认可了,群众满意了,就会从会场的气氛和反响、工作的落实和成效中体现出来。就讲话稿的起草而言,要准确把握好领导和受众两者之间的关系。
所谓“领导”,指的是讲话稿中体现出的领导意图,这是讲话稿的灵魂和本质特征,在讲话稿起草中要力求准确、深刻、全面地反映讲话领导的思想和观点。但讲话稿不能单纯地只注重领导意图,讲话的目的是为了让受众可听、可悟、可操作,这要求讲话稿起草时以领导意图为核心,以受众为本,注重两者的统一和协调。要善于拉近和受众之间的距离,讲话稿的语气不能“硬邦邦”的,要多用受众熟悉的语言,探索一些书面用语口语化的表达方式。要主动放低姿态,把讲话稿作为领导以“演讲者”或“谈话者”的身份与受众沟通交流的渠道,从场景、主题、工作等多方面寻找关联点、共通点和亲密点,并在讲话稿中充分体现出来。要善于把握受众的心理,仔细分析讲话稿中易受受众重点关注的部分,并着重凸显、直抒胸臆、一针见血,充分激发受众共鸣,确保受众听得懂、记得住、传得开。
要学会将刚性主题、硬性要求柔性化,适当运用故事、细节等多种表现形式,潜移默化地获得受众的认可。要善于强化受众的参与,在起草过程中,根据受众的年龄、职业、文化程度以及职称、职务等特点,多用传声传情、鼓舞人心的语言,增强讲话稿中受众的“参与度”和“交流感”,使受众始终保持兴奋的情绪,与讲话的领导一起沉思、激动、振奋。
二、处理好上情与下情的关系
上情和下情是撰写讲话稿的基础,是文稿权威性、公务性的集中体现,是领导提出问题、解决问题的关键。如果吃不透上情,无法及时有效地做到上情下达,不能充分领会具体部署和要求,将严重影响工作的开展;如果不掌握下情,同样会出现“水土不服”的现象,使工作难以落实到位,特色亮点更无从谈起。因此,起草者要善于将上情和下情有机统一。
一方面要以上情为准绳,认真学习中央及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报告,把握大方向、大原则、大政策;学习各级领导同志的最新讲话,领会新思想、新观点、新要求;学习相关会议的文件材料,明确工作重点、特点、亮点;学习专家学者的理论论述,提升高度、广度、深度,做到真正将上级精神准确无误地充分体现到讲话稿中,并内化为整体内容的总纲和总体要求。
另一方面要以下情为依据,注意日常材料的搜集和整理,全面掌握工作实际。对基层文件、简报、日常领导讲话、群众来信、单位汇报等材料,要分门别类留存研究。与各单位主要领导及同事要加强联系,及时掌握最新工作动态和存在问题。要按月搜集各单位工作汇报,全面掌握各领域各条线工作情况。在此基础上,要加强对讲话稿中涉及内容的研究和思考,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和举措。要以调查研究为手段,通过走访、座谈等多种形式,围绕领导讲话稿写作任务,对各单位及基层相关工作情况开展全面调研,明晰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矛盾。要研究落实上级决策及反映领导意图的举措,并以此为基础起草领导讲话稿,提升讲话稿的针对性和指导性。
三、处理好“虚写”与“实写”的关系
讲话稿中的“虚写”主要是指政策理论及富含领导个人主观色彩的观点和看法,“实写”则主要是指具体工作的思路、部署、举措等。领导干部不是专家学者,讲话中“虚写”的部分不宜过多。当前诸多会议中领导讲话的效果不好、受众不认可,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领导讲话过于空泛、空洞无物。但讲话稿中也不能只用“实写”,重实轻虚,缺乏理论指导、了无新意、无法吸引受众注意等,不利于指导工作的开展。
可见,讲话稿的起草要虚实结合、相得益彰。一方面,要做到虚中有实,“虚写”的部分虽然不是文章的重心,但切忌言之无物。在分析形势、讲清认识时,要注意分析本地相关情况,提高针对性,做到有的放矢。在表达个人主观看法时,要注重结合具体事例加以分析,避免脱离材料讲“思想”,脱离实践讲“认识”。另一方面,要做到实中有虚,虽然讲话稿的重心在于讲具体的工作思路、办法,但如果不注意“虚写”的运用,难免出现“流水账”的情况,把讲话稿变成“文件体”或“报告体”。这就要求起草者将上级的理论要求和解释等内容有效地穿插其中,在重点工作部署部分对工作举措提出具体的落实要求。
文章来源:《电站系统工程》 网址: http://www.dzxtgczz.cn/qikandaodu/2021/0319/390.html
上一篇:让制度去管理而不是你去管理
下一篇:钱学森对管理教育和宏观科学决策体系的贡献